• 备注/文号:厦爱卫办〔2021〕17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公文生成日期:2021-11-19
    厦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开展2021年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
    时间:2021-11-19 08:28
    各区爱卫、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减少病媒生物危害,提高卫生健康文明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市爱卫办决定于1122日至1222持续深入开展冬季爱国卫生运动。此次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以环境治理为重要手段,以灭鼠为主要任务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要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社会动员优势,依托爱国卫生工作网络,扎实落实好以卫生防病为重点的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群众,让市民主动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构筑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

    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爱国卫生工作职责分工,结合部门职能,重点落实好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日常卫生保洁和预防性消毒、定期卫生大扫除、健康知识宣教、病媒生物防制等单位爱国卫生工作,保持清洁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全面推进环境清洁行动,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

    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广泛组织发动辖区部门、单位和市民群众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抓好农贸市场、学校、机场、车站等人员聚集场所和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小餐饮店、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等重点场所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环境清扫,清理各类垃圾杂物,消灭卫生死角,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地落实常态化清洁消毒制度,完善公众洗手配套设施,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防病环境。

    (一)灭鼠灭蟑螂:一是开展环境清扫活动,清理各类垃圾杂物和禽畜粪便,消灭卫生死角,断绝鼠粮,清除鼠、蟑孳生地;二是组织开展PCO公司公共外环境灭鼠灭蟑工作,要在公共外环境和重点场所配备适量的毒饵站(盒)并加强管理,持续灭杀鼠害;三是126日至12日期间,统一开展灭鼠投药工作,鼠情相对严重的重点场所投药要做到全面覆盖,不留卫生死角。对于餐饮、农贸市场、超市等鼠害严重场所的室内外环境,以及居民区的外环境,要建立长期的灭鼠措施,室内放置粘鼠板,非食品加工储存区域及外环境可设置固定毒饵站。毒饵站设置在食源、水源、破损窨井口、鼠洞、垃圾箱、杂物堆附近,一般每1000m2占地面积设置一只毒饵站,每个毒饵站(盒)内投放毒饵20g30g。每月1-2次检查鼠饵盗食情况,补充或更换毒饵。加强外环境尤其是餐饮、农贸市场、超市等周边下水道灭鼠,在竹片上绑抗凝血灭鼠剂蜡块或动物性诱饵配制的毒饵,竹片斜插在下水道,放置毒饵的位置应高出水面20cm

    (二)灭越冬蚊虫:一是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药物为辅,清除公共外环境越冬蚊卵,重点是全市各类地下空间包括停车库,冬春季蚊虫控制应针对温暖、潮湿、避风的地下空间开展,坚持每月一次清除积水,或在积水中投放安全、高效的生物杀虫剂如球形芽孢杆菌、醚菊酯、吡丙醚、S-烯虫酯等控制蚊虫孳生;二是发动群众,开展翻盆倒罐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各种易积水容器包括废旧轮胎,暂存的积水容器(闲置的盆、罐、桶、盆景、瓶、碗、缸、旧轮胎等)倒扣放置或加盖,疏通沟渠、翻盆倒罐,彻底清除室内外各类闲弃容器和积水,铲除蚊虫孳生环境。

    、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提升群众防病能力

    各区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全面开展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倡导群众树立公共卫生安全观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坚持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分餐公筷、不食用野生动物等良好习惯,营造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良好风尚。

    组织督查指导,促进工作落实

    各区各部门针对此次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组织力量督促整改。市爱卫办将对各区进行督导检查。请各成员单位和各区爱卫办于1230前,将月度活动开展情况(图片+文字报送至市爱卫办市爱卫办将对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附件:1毒饵站设置和管理要求

    2灭鼠工作指引

    3灭蟑工作指引

     

     

     

    厦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211116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毒饵站设置和管理要求

     

    一次性大面积灭鼠虽然能够显著降低害鼠的密度,但是鼠密度总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或者更高的水平,建立灭鼠毒饵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毒饵站在害鼠的杀灭和控制上起到了显著的成效。灭鼠毒饵站是根据老鼠钻洞和喜欢在隐蔽场所取食的习性,利用不同材料制成有口、能盛放毒饵的小容器,这种小容器专门设计有仅供老鼠爬行通过的入口和出口,可以吸引老鼠前来取食毒饵,又能防止毒饵被儿童或者其他非靶标生物取食,还能防潮、防霉变等,是一种常年的灭鼠装置。

    1.放置位置。毒饵站一般投放在鼠栖息、取食和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如墙角、房屋小巷道尽头、公共设施与墙间的小巷道内,以及厕所,垃圾箱房背面或者侧面、餐饮外环境、每幢楼北面下水道附近等鼠类活动场所隐蔽处。

    2.灭鼠毒饵盒内毒饵无霉变,灭鼠颗粒剂不少于20克,小包装袋应开口,杀他仗或其他蜡块不少于2颗。

    3.警示标识毒饵站上或设置点上方,应贴有橘黄色警示标识。区域内有服务提供方的信息和联系方式,以及投放鼠药的相关信息。

    4.数量毒饵站设置数量根据鼠密度高低设置,密度高时30m设置一个;通常每2500m2设置一只,每幢楼或间隔50m放置1只。毒鼠盒有统一编号。

    6投放方式。毒饵站的投放可以实行封锁带式布置,鼠迹明显、受害重的多投放,村庄周围农田鼠密度高应重点投放。

    7.加强日常管理。每月检查毒鼠饵站1-2次,检查鼠饵消耗情况,补充盗食鼠饵,更换霉变鼠饵,检查、补充、更换鼠饵有记录。

     

     

     

     

     

     

     

     

     

    附件2

     

    灭鼠工作指引

     

    鼠类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三十多种疾病,还可以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水利设施等造成严重危害。为科学灭鼠,控制鼠害,预防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灭鼠工作指引如下。

    灭鼠工作必须坚持环境治理,防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消除鼠类生存的条件,有效杀灭,防范入侵。

    一、整治环境

    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断绝鼠粮,管理好粮食、食品、水源、禽畜饲料等;堵塞鼠洞,地面硬底化,减少鼠类的生存环境;建筑物应设有效的防鼠设施,防止鼠类的入侵。

    二、药物灭鼠

    1.灭鼠药物:必须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如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杀鼠迷等。

    2.灭鼠药选购:必须到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供货单位购买。

    3.投药方法:投药前必须对投药员进行技术培训,每个投药员负责一定数量的居民住户、单位、外环境等。药饵的投放要做到 “到位三饱和

    到位指毒饵要投放在有效位置上,让鼠容易遇到毒饵。如投放在鼠洞、鼠道、出入口、转角位等,同时投放位置要尽量选择干净、干爽、隐蔽的地方。

    三饱和:一是空间的饱和,投药时要全面投放,覆盖面要广,不遗漏任何地点,减少没有投放灭鼠药的盲区。二是 “时间的饱和,连续几天投药,直到投放的毒饵不再消耗为止。三是药量饱和,具体操作方法:室内每15平方米投放1-2堆,室外每5-10米投放1堆,每堆15-25克;第一天采用试探性投放,投放量稍少些,第二、第三天再检查,发现已被取食的就补充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吃光者加倍补充,一直投放到毒饵不再消耗为止,一般要投药7天左右。对一些环境复杂适合有鼠栖息、活动的场所,应保留一定残留毒饵,并经常检查补充毒饵,以巩固灭鼠效果。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毒水、粘胶、捕鼠笼、捕鼠夹等多种方法灭鼠。

    三、防鼠

    1.应有防鼠设施的场所

    下列重点场所应有防鼠设施,包括厨房、配餐间、熟,粮食、食品仓库,糕点、米面、肉类加工场所,中西药库(房),配电房等。上述场所的门、窗、下水道及墙上的孔洞必须有防鼠设施。

    2.合格的防鼠设施标准

    1)下水道口:设置稳固的金属防鼠栏栅,栏栅条间距小于1.3厘米,栏栅与下水道口边缝小于1.3厘米。

    2)门:关闭良好,门缝小于0.6厘米。粮食、食品仓库及配电房的木质门,向外侧下方由地面起要镶嵌30厘米高的金属片。如因地面不平而使门缝超过0.6厘米时,应加设5厘米高水泥或金属门坎,门坎与门之间的缝隙小于0.6于厘米。大型食品、粮食仓库的门应同时用光滑金属板安装60厘米高的防鼠闸板。

    3)窗户完好能密闭。

    4)墙上的通风口,应安装金属防鼠网,网眼直径小于1.3厘米。上下水、煤气、电线、空调等的墙上孔洞,应封闭。

    四、查漏补缺

    投药灭鼠后,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对灭鼠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附件3

     

    灭蟑工作指引

     

    蟑螂是餐饮业、公共场所和家居害虫中最普遍及令人讨厌的。本市常见的蟑螂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德国小蠊。

    一、蟑螂的生态和特征

    蟑螂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卵、若虫和成虫。若虫的外形与成虫相似,只是体型较小、没有翅膀和不能生殖;

    不论室内室外,凡有食物的地方均可能找到蟑螂;

    蟑螂喜欢黑暗、温暖而潮湿的环境,并常躲在裂缝和孔洞里;

    蟑螂在晚间最为活跃;

    蟑螂属杂食性昆虫,但较喜欢吃含淀粉的食物。

    二、蟑螂可引致的危害

    蟑螂排出难闻的分泌物,令食物变质;

    蟑螂身体表面带有病原体,可令人患病,包括食物中毒、恶心、呕吐和腹泻;

    蟑螂体内带有多种有害微生物;

    蟑螂的排泄物和蜕下的外壳含有一些致敏原,可令人出疹子、流泪水和打喷嚏。

    三、蟑螂的防治措施

    一旦蟑螂为患便难以控制,故应及早预防。

    1.断绝蟑螂的食物来源

    保持餐饮业、公共场所、住所(特别是厨房)干爽清洁;

    妥善贮存食物。食品加工场所应定期彻底清理食物残渣;

    把所有垃圾和食物残渣放在垃圾桶内,桶盖须盖紧。垃圾桶每天彻底清倒最少一次。弃置垃圾袋前,把袋口打结,以免垃圾溢出。

    2.根除蟑螂藏匿地点

    定期清理垃圾和不用的物品,特别是家中的旧报纸和杂志;

    检查家具下面和后面,以及天花板、气槽和电线槽等隐蔽处,每季最少一次;

    把天花板、墙壁和地板上的裂缝密封。

    3.防止蟑螂进入住所

    为排水渠装上密封渠盖,渠盖可随时打开,让污水排走。渠盖如有损毁,应予更换;

    把外墙、地板及平台上供分体式空调系统管道及电线穿过或安装系统后留下的孔洞密封;

    在干爽排水孔周围涂上一层最少10厘米阔的凡士林,以防止蟑螂越过孔口;

    在排水孔上安装网眼宽2毫米的铁丝网,防止美洲大蠊进入住所内。

    4.捕捉蟑螂

    在蟑螂出没地方放置粘性捕捉装置。情况许可时,把捕捉装置放于墙上或地板、架子或抽屉的角落。

    5.毒杀蟑螂

    使用有残留药性的杀虫剂毒杀蟑螂;

    放置毒饵,除毒杀吃下毒饵的蟑螂外,还会间接毒杀其他藏匿的蟑螂;

    小心使用灭蟑药。严格遵守说明书上的用法说明,以免伤及人畜。

    6.处理蟑螂尸体

    处理蟑螂尸体时佩戴手套;

    蟑螂尸体曾接触的范围或设备包括手套,须尽快以家居消毒剂清洗消毒。

     

     


     

     

     

     

     

     

      厦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211116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标识码:3502000021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660-3号 闽ICP备07057313号-2

      地址:厦门市同安路2号天鹭大厦B座邮编: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