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23-09-01-2025-061
- 备注/文号:厦卫函〔2025〕102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07
农工党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改进及充分利用健康小屋的建议》(第2025413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自2011年起,我市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项目”,并依托各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健康小屋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实现各区全覆盖,目前共有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131个。十余年来,健康小屋为我市广大居民提供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基础健康检测服务,促进居民对常见健康指标的自主监测与关注,已成为提升我市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管理的重要平台。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健康小屋维护管理。我市组织各区依托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平台,逐年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健康小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公共场所的设置。按照2019年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境建设指导方案的通知》,2022年起,我市组织各区卫健局对全市已建成的健康小屋等十二类健康单元进行全面资格复审,组织开展联合督导,对不符合要求的健康小屋等健康单元进行清理摘牌。截至2024年底,我市复审率超过90%,2025年全市支持性环境复审率将达到100%。
(二)推动健康小屋服务开展。我市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内设健康小屋,重点强化人员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服务。其中,海沧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分中心近两年来累计提供服务2万余人次。对于社会面设置的健康小屋,要求各区组织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和健康管理专家授课,并联合开展健康咨询与管理活动,如金海街道鼓岩社区健康小屋联合新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诊,年均服务400余人次。同时鼓励居民与医务人员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长期、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提升健康小屋基础功能。我市指导各区进一步增
强健康小屋功能,如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增加了人体阻抗与成分检测系统、心血管功能检测分析系统、肺功能测试与评估系统、电子视力早期测试系统、智能血糖管理系统、干式生化分析仪、血氧测试系统;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增加了液晶视力表、多参数(心电、血氧、血压)监护仪。通过仪器设备的增加和系统的改进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四)强化健康小屋宣传推广。我市将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宣传纳入各区慢病综合示范区考核体系,指导各区通过社区公告、宣传册、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健康小屋的服务内容、特色优势和地理位置,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利用率。鼓励各区定期在健康小屋举办健康讲座、义诊、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吸引居民参与,如民安街道西炉社区年均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超过10场。指导各区通过“近邻健康”示范社区建设,将健康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如新圩镇古宅村设立自助检测设备、宣传展板等设施,提升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市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今后推动计划
我市最早的一批健康小屋始于2012年,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维护期限的到期,健康小屋的运行和维护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各区财政经费持续投入保障。我市将持续巩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环境建设工作机制,指导各区加强健康小屋建设与运行管理,进一步发挥健康小屋前哨作用,建设健全居民家门口的健康监测平台,切实提升居民健康幸福指数。
一是优化点位布局。我市将继续加强对全市健康小屋等健康支持性环境的资格复审,指导各区对既往点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及时撤销不必要的点位,督促各区整改不符合要求的点位,补充新申报新建设的点位。
二是探索共享模式。指导各区将健康小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与健康社区、智慧健身房、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街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职业健康小屋、学校健康小屋等有机结合,探索“场地共享、设施共用、服务加倍”模式。
三是提升服务功能。指导各区不断完善健康小屋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日常维护,进一步提升健康小屋的服务功能。指导各区对部分年久破旧的自助体检智能一体机进行全套换新,保证各项检测功能的可使用性,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加强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将自测结果纳入个人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姚冠华
联 系 人:王雅彦
联系电话:0592-2057307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7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