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23-09-01-2025-056
- 备注/文号:厦卫函〔2025〕91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6-30
李丽辉委员:
《关于构建临终关怀体系的建议提案》(第20254029号)由我单位会同市民政局、医保局、财政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委高度重视《关于构建临终关怀体系的建议提案》,委领导组织相关处室重点对提案中“建立多层次临终关怀体系”“注重临终关怀事业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就有关政策问题与市民政局、医保局、财政局等进行了探讨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拟定答复意见。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完善安宁疗护操作流程。2017年,国家卫计委印发《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明确安宁疗护实践是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规定了部分安宁疗护实践的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其中包括药物止痛的原则。为规范我市安宁疗护服务工作,2020年我委联合市民政局在厦门莲花医院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在服务模式、收住对象、服务目标、管理指标、学科协作、病房设置、服务内容和服务重点环节的把握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建立安宁疗护的转诊、住院标准等工作流程,明确安宁疗护服务的工作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为各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该院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成员单位,于2024年12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署共建老年安宁疗护关键技术与服务模式示范应用基地合作协议。
(二)探索多种临终关怀模式,满足老年人特种服务需求。目前,我市开展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的机构共21家,床位202张,2024年服务1416人次。我市尚无独立设置的安宁疗护机构,登记有临终关怀科的医疗机构有9家,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厦门市海沧医院等3家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厦门莲花医院、厦门新开元医院、厦门泰康之家鹭园康复医院等3家民营医疗机构以及厦门爱心护理院、厦门集美爱欣护理院、厦门市鼓浪屿护理院等3家护理院。各医院、各医养结合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安宁疗护服务。主要模式有:1.厦门莲花医院作为厦门市首个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已建立专业团队,并规范收治安宁疗护病人流程。2.厦门市爱心护理院设立临终关怀病房,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3.厦门弘爱养护院配备了医疗、护理、康复、营养、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安宁疗护专业团队,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采用音乐疗法、芳香疗法、触摸疗法、回想疗法、陪伴疗法等服务。4.厦门兰馨颐养院设安宁疗护病房床位10张,从生理、心理、护理等各方面给予老年人帮助和关怀,同时签约礼仪公司为老年人家属提供悲伤疏导、殡葬咨询与后事服务等。5.厦门长庚医院2021年设置安宁疗护病房,配有护士站、处置室、舒缓室、弥留室,结合宗教信仰支持,由疼痛科组建的专业安宁疗护团队介入照护,为长者提供安宁疗护、疼痛疗愈、舒适管理、心理辅导、遗愿服务、死亡教育、哀伤辅导、个案管理等一站式高品质的善终服务。6.厦门泰康之家鹭园安宁疗护中心于2023年正式运营,提供“缓和医疗、舒适照护、人文关怀、生命礼仪”四项一站式临终+生命关怀全流程服务。通过道爱、道歉、道谢、道别和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四道四全”疗护理念和服务,缓解患者身体不适症状,安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不安状态。
(三)做好临终姑息治疗等医疗费用保障工作。我市已建立起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包括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且按照统一的编码刷卡结算医疗费用。临终关怀涉及到各种症状姑息治疗,如使用吗啡、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缓解焦虑药物;以及缓解临终症状的姑息性手术如胃癌姑息切除术等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保统筹基金按规定报销,进一步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我市统一执行全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并按照《福建省定价目录》规定制定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各医疗机构在开展“安宁疗护”中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可按相应价格项目收取费用。同时,对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便、属于中风瘫痪康复期、恶性肿瘤晚期、骨折需要进行牵引和卧床治疗,以及符合住院条件的高龄老人(70岁以上)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可按规定申请设立家庭病床。目前,家庭病床服务收费实行全省统一价格,“家庭病床建床费”为100元/次,“家庭病床巡诊费”为100元/次/人,符合建床规定的参保患者所产生的“建床费、巡诊费”等属于医保目录范围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通过“惠厦保”商业保险补充,覆盖医保目录外费用,提高安宁疗护相关费用报销比例,降低家庭负担成本。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临终关怀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开展安宁疗护专项照护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市养老行业协会心理关怀专委会联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等生命关怀专家,在我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开展多场次安宁疗护专项技能培训及相关研讨会,帮助从业人员掌握专业的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知识及操作方法,提升我市安宁疗护服务质量。二是加快紧缺老年医学人才培养。2024年组织151医护人员参加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组织13名医护人员参加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累计组织医养结合机构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人才培训800余人次。同时,持续组织医疗护理员培训。2024年起按照《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1700余人。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进入我市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为安宁疗护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三是成立厦门市医师协会第一届舒缓医学/安宁疗护分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安宁疗护研究和教育培训,提高区域的舒缓医学/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四是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安宁疗护事业涉及医学、护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目前我市有厦门大学、厦门医学院两所本科高校开设有护理本科专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和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护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专科和智能产品开发(智能家居方向)等专科专业。五是积极吸纳医康养复合型人才入职养老服务行业。为引导优秀人才、年轻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着力培育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2021年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等四部门共同出台《厦门市养老服务人才奖励补助办法》,安排养老服务人才奖补专项资金,设立“入职奖励”“学历继续教育补助”“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和稳岗奖励”“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补助”“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补助”等5项奖补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死亡教育比较欠缺,还需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生死观。
2.政策扶持不够。开展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的机构较少,规模较小,较难取得经济效益。相关机构希望安宁疗护工作获得更多的财政投入,医保倾斜。
3.安宁疗护的服务还不规范,开展安宁疗护的医疗专业人才不足。
4.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历史因素制约,普遍以门诊服务为主,在建筑面积不足、人员配置短缺及床位设置有限等现实条件下,独立病房运营管理面临客观困难。
(二)今后推动计划
1.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学习国家有关安宁疗护的文件、规定,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安宁疗护机构设置、服务行为,并进行监督评估。
2.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安宁疗护床位建设,完善我市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争取成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推动完善安宁疗护及生前预嘱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3.加强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安宁疗护服务队伍。引导专业机构、社工、志愿者介入,对于生命末期患者提供人文关怀。
4.积极协调市财政给予开展安宁疗护的机构一定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安宁疗护机构建设,对民间资本办医设立安宁疗护科和病房的给予补助。
5.推广安宁疗护理念。开展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基础知识、生命教育等宣传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逐步提高群众对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6.持续健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安宁疗护”医保支持政策,持续做好参保人所有疾病治疗(如临终姑息治疗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保障,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姚冠华
联 系 人:陈 兰
联系电话:0592-2110376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