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23-09-01-2025-041
- 备注/文号:厦卫函〔2025〕81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29
市民政局:
《关于集“数”生“智”赋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5206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委作为会办单位,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围绕提案中提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认真梳理了我委在相关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推进情况,并提出了今后推动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建立市民健康档案,优化健康医疗服务
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互联网+等应用,形成“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智能健康档案,实现对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和健康监测数据的管理,逐步汇聚生活、工作和环境等数据。通过大数据融合技术,形成以居民个人为主索引的智能健康档案,医生在诊断病人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以及智能的推送服务,帮助医生进行更进一步地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诊断效率。通过智能计算以及机器学习,智能健康档案实时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方位的包括健康评估、诊断和用药智能提醒、康复管理等各项服务,提供基于孕产妇、儿科、慢病以及家庭的智能服务,为特定人群提供智能健康推送。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方法,提供个人健康画像、全生命周期健康视图、家庭关系图谱、健康提醒、就医推荐等多种个性化服务,结合医学、信息学、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技术而研发的患者疾病诊疗模型,来有效支持各场景应用。
通过为我市居民建立了全方位、全周期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疗检验检查结果、影像资料、就诊记录、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慢病随访等信息的区域内跨机构的共享调用,让不同医院的医生方便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数据以及近三个月内的影像图像报告,减少了重复检查,为市民节省医疗费用支出。目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超8200万人次以上,区域影像调阅互认超4195万次,通过医生工作站调阅影像图片总调阅量967.55万人次,其中公立医疗机构调阅909.57万人次,民营医疗机构调阅57.98万人次。2022年全国城市评比,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能力名列全国第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调阅,简化就医环节、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就医感受,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获得感。
(二)建立死亡证明登记信息系统,推进身后事项一网通办
为进一步提高死亡证明信息准确性,完善提升死亡证明信息系统功能及信息互联互通,我委建设厦门市人口死亡证明登记信息系统,建立人口死亡信息数据库,组织开展死亡证明登记流程操作培训,推广各公立、民营医疗机构统一使用该系统,规范限制死亡证明重复开具,推进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汇聚死亡证明信息到市政务协同平台,实现医疗机构《死亡证》信息化管理和死亡证明信息互联互通,为解决群众在死者去世后办理后续事宜要多次跑的问题以及实现遗体火化、户口注销等身后事项一网联办和一网通办奠定基础,提高群众满意度。截止2025年2月,已有41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25家公立医疗机构、27家民营医疗机构通过该系统开具死亡证明,累计开具死亡证明32320张。
2025年3月1日,根据《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方案的通知》,在全市推广应用福建省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包括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疾控中心、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有开具《死亡证明》的民营医疗机构。后续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意识,简化程序,积极推动养老助老服务事业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我委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下一步持续完善智能健康档案,开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医疗物联网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试点工程,加快推动适老化改造,完善我市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领导署名:姚冠华
联 系 人:叶荔姗
联系电话:2030399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