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0123-09-01-2025-019
- 备注/文号:厦卫函〔2025〕31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17
黄锦亮代表:
《关于加大社会力量引进,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治疗的建议》(第026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关切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父母缺位、家庭经济压力大、亲子关系紧张等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学业压力、升学焦虑、校园人际关系等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教育、卫健、宣传、共青团、妇联、公安等部门强化协作,学校、家庭、医疗机构与全社会形成联动,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市卫健委收到该项建议后,高度重视您提出的建议,组织人员认真研习相关内容,在现有的工作成绩基础上,积极协同市委社工部、市教育局等部门做好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市心理健康专科服务力量建设
近年来,市卫健委积极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发挥技术优势,配合市政法部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去。依托厦门市仙岳医院专科力量建设市级心理专家人才库,各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分别由卫生、教育等部门设立区级心理人才库。目前市区两级均设有心理人才库,为市区两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发挥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心理专科技术优势,强化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与预防服务、心理支持、心理评估、急重症分治、服务基层“多位一体”的定位,成为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专业龙头力量,同时强化院校合作、市区合作,点线结合多方参与,构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为解决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预约难排队长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卫健委积极推动厦门市心理健康中心设立。该中心自2024年12月27日开业并投入使用,占地1500余平,设有心理治疗室及多功能室共31间,中心依托于厦门市仙岳医院管理,治疗师皆来自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目前,厦门市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询与治疗号源充足,未出现排队现象。厦门市心理健康中心侧重在“防治于未然”,建立了150余平的心理健康宣教基地,积极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开业3个月至今已接待来访参观交流近200人。积极推进“家校社医”合作项目,与市教科院、思明区教育局、集美区教育局紧密合作,加强学校心理服务胜任力,形成督导、转介一体化的网络服务。
另外,发掘厦门市仙岳医院自身潜力,整合院内力量成立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占地面积550平,由原来的9间治疗室增加至23间,包含个体治疗室、家庭治疗室、沙盘治疗室、团体治疗室。心理治疗师共37人,2024年新招治疗师16人。通过增派治疗师、增加治疗室、优化预约流程等举措缓解之前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排队难预约长的问题,为疑难、危急、重症患者建立快速通道。
(二)绘制厦门市心理健康地图
在我市市民健康平台“美丽厦门智慧健康”公众号上线“心理健康地图”功能,内容涵盖全市现有20家有开设心理门诊的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以及19家开设心理门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心理相关门诊资源,并可以依据地图直接查询并导航至附近机构。广大市民登陆后即可看到地图,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构就诊咨询,并将具体操作流程函告市教育局。
(三)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精神心理健康科普
加强大众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心理健康,不断摸索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心理卫生健康宣传活动,2024年共开展21场讲座,受益人数3183人。开展户外大型义诊活动5场次。截止2024年12月,通过“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精神卫生”、“厦门仙岳心理援助”等新媒体平台发表心理科普文章378篇,发表音频材料30篇,原创视频材料26篇,累计阅读125万人次。
推进特色项目,提升大众精神心理健康科普宣教途径,与“厦门树洞”合作开展“爱自己的每一面”主题宣传活动,分别围绕世界预防自杀日与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树洞话题征集与互动,在公共交通媒体与本土移动平台进行针对性科普展播。在厦门中华城举办“看见”为主题的精神障碍患者绘画作品展,展现出患者丰富的内心体验及情绪状态,呈现其复杂的精神世界。以疾病具象化的方式,了解精神障碍人士奇幻多彩的内心世界,提升大众对精神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接纳程度。“看见”精神障碍患者绘画作品展作为成熟的心理宣教案例,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2024年心理健康促进优秀案例。
(四)教育卫健强化联动推进学生心理工作
市教育局与市卫健委启动“校家医社”实验项目。市仙岳医院与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思明区“双十中学思明分校”举行了“校家医社”实验项目启动仪式,并签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医教协同共建协议。市仙岳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专家将为思明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常态化培训,涵盖心理诊断、个体及团体心理咨询技能、危机干预等内容。同时,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高风险学生筛查与干预、个案跟踪及转介机制,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组织市仙岳医院与市集美中学合作,启动“阳光心灵,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资源整合和专业服务,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校园、融入课堂、贴近家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家、校、社的联动,凝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共同来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厦教发〔2025〕7号)文件,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监测预警、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供给及规范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五)加强校内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
市教育局积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持续推动全中小学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每年常态化举办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等培训。规范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开齐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并列入教学计划。将每学期第一周设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要求全市中小学上好开学“心理健康第一课”,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在心理健康课中加强科普和宣传。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一是扎实开展普测筛查。通过全员筛查、暖心谈话、家校联系等动态摸排学生思想心理情况,按照“一生一档”要求建立心理档案,并按“一生一策”要求制定关爱帮扶措施。二是加强辅导和干预。在全市学校全覆盖建设校园心理辅导室,持续提升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网络咨询、热线咨询、个案面询等多种心理服务。三是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品牌活动。连续17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心理夏令营等品牌活动,扎实落实“525”心理健康教育日、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等。通过各类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六)推动厦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我市在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继续教育、督导培养、政府购买服务、人才奖励及补贴等领域出台了54份政策文件,建立以综合政策规划为引领、专项政策为配套的完备政策体系,为我市扩充社会工作人才数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综合素质提供了坚实保障。2024年,举办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近30场次,其中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将参训对象延伸至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为多方交流互鉴提供良好平台。市社会工作协会组织开展3期社工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我市社工的心理辅导技能和社会工作职业能力。
目前,我市共有120家民办社工机构,业务范围包含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共16家。2024年,我市民办社工机构承接涉及未成年人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近80个,多次联合相关部门走进社区、校园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另外,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策划“蒲公英”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已评选出5个围绕青少年群体提供学业辅导、个体帮扶、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的项目,将给予每个项目4000-10000元不等的资金支持。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市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市精神专科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奖励与支持政策,强化与国内先进地市的学科合作,补齐市、区两级精神专科力量不足的短板,积极推进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建设,完善精神专科组织架构与精神专科人才队伍组建,推进医防协同,并鼓励民营医院参与精神卫生服务供给,补充我市精神卫生服务力量。
二是持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开学初、学期末、重点考试前夕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通过专题讲座、公益服务等,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指南。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市卫健委将与市教育局协同启动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到专门医院跟岗学习项目,提升对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水平。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姚冠华
联 系 人:陈 兰
联系电话:0592-2110376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