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备注/文号:厦卫中医〔2023〕293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8-08
各区卫健局、市属市管各医疗机构:
为做好新冠防治工作,发挥现阶段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特色作用,我委委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名中医药专家,结合当前我市新冠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制定了《厦门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指导意见》,现转发各单位参考使用。
附件:厦门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指导意见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8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厦门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指导意见
2023年5月以来随着全球疫情限制措施的解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称“新冠”)人数再次出现反弹,为做好新冠防治工作,预防传播和减少重症病例发生,降低病死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厦门市中医药学会疫病分会结合当前我市新冠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概述
我市目前主要流行株以奥密克戎XBB及其亚分支为主,其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致病力减弱。本病符合《素问·刺法论》中“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论述,属于中医学“疫病”的范畴。其病因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亦可累及脾、胃等多个脏器。积极应用中医药早预防、早治疗、重祛邪、早扶正、防传变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本防治方案从中医药预防、中医药治疗、中医外治三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简、便、验、廉,方便大家参考。
二、中医药预防方案
(一)中药预防:
参考方:芪防败毒方(厦门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黄芪、防风、麸炒白术、陈皮、荷叶等中草药组成)。
功效:健脾益气固表,清化湿热。
用法:代茶饮剂型每日两次,每次一包加水200ml大火烧开后水煎10分钟后温服;合剂剂型每次口服50ml,每日两次;可以连续服用3-5天,儿童使用时剂量需要减半,或遵照医嘱服用。
(二)中成药:可选玉屏风散(颗粒、口服液)
(三)推荐食疗:
1.冬瓜炖肉汤:取冬瓜、瘦肉、排骨或水鸭适量,炖汤食用,以养阴生津,利尿解暑;
2.五指毛桃炖肉汤:取五指毛桃约20g,生姜3片,瘦肉、排骨或水鸭适量,炖汤食用,以健脾化湿、益气固表;
3.西洋参炖肉汤:取西洋参5g、瘦肉、排骨或水鸭适量,炖汤食用,以养阴益气生津。
三、发作期中医药治疗
(一)邪犯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或寒战,身体酸痛,咽痛,头痛,咳嗽,咽干。舌红苔腻,脉浮滑数。
治法:解表宣肺,化湿退热。
参考方:十一味清感合剂(厦门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麻杏石薏甘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而成)。
用法:代茶饮剂型每日两次,每次一包加水200ml大火烧开后水煎5-10分钟后温服;合剂剂型每次口服50ml,每日两次;可以连续服用3-5天,儿童使用时剂量需要减半,或遵照医嘱服用。
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胶囊),银黄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热毒宁注射液等。咽痛明显,可选用开喉剑喷雾剂、西瓜霜喷剂、清咽滴丸、片仔癀含片等。
(二)邪犯脾胃
症状:发热恶寒,身痛,肢困,乏力,腹泻,纳差,或伴呕吐,舌苔腻或白或黄,脉弦滑数。
治法:解表散寒,和胃化湿。
参考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方药及参考剂量:
苍术10g 姜厚朴10g 茯 苓15g 陈 皮10g
广藿香10g 紫苏叶10g 大腹皮10g 草 果5g
姜半夏10g 焦神曲10g 甘 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丸,口服液),万应茶饼、莲花峰茶等。
(三)正虚邪陷
症状:发热不退,喘憋胸闷,烦躁,黄痰、粘痰难出;腹胀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唇紫暗,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数。
治法:清热泻肺,祛瘀通腑
参考方: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千金苇茎汤,升降散化裁
参考方药及剂量:
麻 黄6g 杏 仁10g 薏苡仁25g 生石膏先煎25g
甘 草6g 瓜蒌皮15g 桃 仁10g 葶苈子布包10g
地 龙10g 冬瓜仁15g 厚 朴16g 酒大黄6g
芦 根20g 蝉 蜕10g 僵 蚕10g 姜 黄10g
用法:以上均浓煎至300ml,分2次温服。症状严重者,可日服2剂,6小时服用1次。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四)恢复期
1.肺脾气虚
症状: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参考方:六君子汤加减。
参考方药及剂量:
党 参9g 法半夏6g 陈 皮6g 茯 苓9g
炒白术9g 藿 香9g 砂 仁6g后入 炙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中成药:黄芪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若咳嗽不愈者,加苏黄止咳胶囊。
2.气阴两虚
症状: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无力。
参考方:生脉散加减。
参考方药及剂量:
西洋参6g 麦 冬9g 五味子9g 北沙参9g
桑 叶10g 红景天10g 淡竹叶9g 芦 根15g
生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中成药:生脉散(片,口服液)、西洋参胶囊(颗粒)等。
3.寒饮内伏
症状:新冠急性期后,仍有头身疼痛,咳喘,阵咳、呛咳、痰白,胸闷,舌苔白滑,脉弦紧。
参考方:小青龙汤加减。
参考方药及剂量:
蜜麻黄10g 白 芍12g 细 辛3g 干 姜6g
生甘草9g 桂 枝9g 紫 菀10g 款 冬10g
前 胡10g 葶苈子15g 五味子6g 法半夏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中成药:小青龙汤、麻芩止咳糖浆、杏苏止咳糖浆等。
四、各种常见症状康复治疗
(一)咳嗽
症状:新冠急性期后,咳嗽仍反复,可咽痛、咳痰。为余邪未清,肺气失宣所致。
治法:以透邪肃肺,理气化湿为主。
参考方:化湿止咳方
参考方药及剂量:
蜜麻黄5g 杏 仁10g 薏苡仁25g 薄 荷后下3g
陈 皮10g 柴 胡12g 黄 芩10g 法半夏10g
藿 香5g 射 干10g 甘 草5g 淡竹叶10g
干 姜5g 五味子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蒸橙子
材料:取新鲜橙子1个、生姜2片或者雪梨适量
做法:在中上1/4处切下橙盖,偏寒体质加生姜2片,偏热体质加雪梨适量,盖上橙盖冷水上锅蒸15分钟。
(二)嗅觉或味觉减退
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恢复阶段,常会出现嗅觉或味觉减退。多与疫病后期窍络失养有关。
治法:健脾化湿,温阳通窍
参考方: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参考方药及剂量:
党 参10g 茯 苓15g 白 术10g 陈 皮10g
姜半夏10g 炙甘草5g 肉 桂3g 干 姜6g
焦神曲10g 炒谷芽15g 辛 夷10g 白 芷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食用新鲜柠檬汁、香菜叶、葱白、薄荷等。同时可以防疫香囊每晚置于枕旁,促进嗅觉恢复。
(三)胸闷
症状:新冠急性期后,表现为胸闷不舒,为气虚夹滞,痰瘀内停。
治法:益气导滞,祛痰化瘀。
参考方:瓜蒌薤白半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
参考方药及剂量:
瓜蒌子15g 薤 白10g 姜半夏9g 枳 壳10g
茯 苓15g 杏 仁10g 郁 金10g 红景天15g
丹 参10g 黄 芪24g 甘 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莱菔子粥
材料:莱菔子末15g,粳米100g。
用法:将莱菔子末与粳米同煮成粥。
(四)自汗
症状:新冠急性期后,以汗多为主要表现,多为气虚内热,卫表不固。
治法:益气清热,固表止汗为法。
参考方:玉屏风散加减
参考方药及剂量:
黄 芪30g 防 风6g 炒白术10g 煅牡蛎15g先煎
红景天15g 地骨皮10g 知 母9g 麻黄根15g
浮小麦15g 灵 芝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黄芪山药饮
材料:黄芪15g 、新鲜山药50g、红枣4枚
做法:上述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即可。
(五)失眠、心悸
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恢复阶段,部分患者出现失眠、心慌、心悸、头晕目眩等表现,多与疫病后期心神耗伤相关。
治法:养阴生津,安神定志。
参考方:补心安神饮
参考方药及剂量:
西洋参6g 麦 冬12g 陈 皮12g 红 枣10g
百合12g 炙甘草6g 茯 苓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
1.双仁粥
组成:炒枣仁10g,柏子仁10g,大枣10g,小米100g,红糖。
用法:将炒枣仁、柏子仁、大枣水煎去渣,加入小米煮粥,熟后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适量服用。
2.百合龙眼粥
组成:百合15g,龙眼肉15g,小米100g,红糖。
用法:将百合、龙眼肉洗净,加入小米和水适量,共同煮粥,熟后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适量服用。
(六)咽痛
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恢复阶段,常会出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或声音沙哑的感觉。
治法:疏散余邪,利咽开音。
参考方:宣痹利咽方
参考方药及剂量:
紫苏叶10g 广藿香10g 射干10g 枇杷叶10g
淡豆豉10g 蝉 蜕5g 僵蚕6g 玄参10g
薄荷后下3g 芦 根20g 浙贝10g 桔梗10g
用法:轻者每次1包,1天2次,重症每次2包,1天2次,加生姜6片,加水200ml煮沸5分钟即可。
推荐食疗:
1.雪梨金桔饮
材料:雪梨1个,金桔2个。
用法:把雪梨、金桔切片,加入1000ml纯净水煮沸10分钟,晾温分次饮用。
2.马蹄甘蔗饮
材料:马蹄5个,甘蔗250g,胡萝卜300g,生姜3片。
用法:马蹄、甘蔗、胡萝卜切块,加生姜,加适量水煮30分钟。
(七)乏力
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最常见症状。中医认为,新冠感染恢复期乏力多有正气不足表现。
1.愈后肺脾气虚型患者:可见气短、胸闷、纳差、汗多等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为主
参考方药及剂量:
太子参10g 生黄芪20g 浮小麦30g 茯 苓20g
白扁豆10g 炒白术10g 淮山药2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
黄芪党参乌鸡汤:
材料:乌鸡半只,黄芪10g,党参10g,大枣6颗。
用法:将食材全部放入炖锅中,加水至完全淹没食材,开中火隔水炖一个半小时后,取出加少量食盐调味后即可食用。
山药红豆粥
材料:山药、红豆、薏米仁、冰糖。
做法:将山药清洗干净去皮切块备用;然后将其他的食材在清水中泡发;随后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熬粥,等到红豆软烂加入冰糖,搅拌均匀之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起锅服用了。
2.愈后气阴两虚型患者:可见口干、咽干、乏力、失眠等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生津
参考方药及剂量:
西洋参10g 莲 子30g 百 合30g 山 药20g
杏 仁10g 荷 叶10g 佩 兰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银耳猪肉汤
材料:银耳20g,猪瘦肉50g,枸杞6粒,姜、葱各适量。
做法:银耳、瘦肉同置锅中,加清水1000ml,加姜、葱、料酒,急火煮开,去浮沫,改文火煮约30分钟,加入枸杞,一天分两次食用。
3.愈后阳虚型患者:可见畏寒、肢冷、乏力等
治法:益气温阳、温中补虚
参考方药及剂量:
黄 芪30g 山 药20g 白 术10g 大 枣20g
薏苡仁30g 陈 皮6g 炙甘草6g 干 姜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食疗:小米山药粥
材料:山药100g,小米60g,红枣2~3枚。
用法:山药切成小块,与小米、红枣共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熟粥稠,适量服食。
五、中医外治疗法:
(一)预防调理
1.艾灸以温运脾胃,增强免疫力为主。建议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体壮热盛或便秘者则慎用;
2.按摩 取迎香、大椎、少商、合谷、外关、足三里等穴,每穴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按压力度以自觉酸胀为宜,以达到补益肺脾、增强免疫的作用;
3.健身体操 采用传统中医健身法。如太极拳、八段锦进行锻炼,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有助于调和五脏、畅通气血、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4.防疫香囊 以石菖蒲、藿香、佩兰、苍术、薄荷、白芷、艾叶各等份研磨粗粉,装布囊,利用其药香气味刺激呼吸道黏膜,以达增强免疫、祛除毒邪的作用(厦门市中医院可开具)。
5.足浴 取荆芥15g、艾叶15g、桂枝10g、生姜5g 水2000 mL,煎取汁,入桶中足浴,每日一次,每次30 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有助于激发正气,预防疾病。
(二)急性期治疗
1.发热
大椎:点刺放血拔罐
合谷:针刺透劳宫透后溪,刺激微微发汗
曲池:直刺
2.腰痛
艾灸:命门、肾俞、腰阳关。
3.头痛
针刺配合艾灸:大椎、太阳、风池、风府
4.咽痛
少商点刺放血,按摩天突。合谷:针刺透劳宫透后溪
5.咳嗽、气喘
针刺配合艾灸: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列缺
6.腹泻、呕吐、消化不良
选穴:天枢、足三里、中脘、神阙
脐灸: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7.鼻塞
迎香、印堂、四白局部按摩然后艾灸;内庭:局部按摩点按。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8月4日印发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