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生成日期:2019-03-08
    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时间:2019-03-08 11:16

      2018年厦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稳中有进,医改工作不断深化,健康厦门建设持续推进,居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人口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80.75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人口主要健康指标连续13年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较好水平。全市新增床位4000张,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35.4张(已达国家2020年35-40张的标准)。截止2018年计生统计年度,常住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6.95%,性别比112.33。

      一、2018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全面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落实市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效加强了全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

      (二)稳步推进深化医改工作

      市属公立医院推行RBRVS精细化内部绩效管理体系,公立医院绩效薪酬改革持续推进。以成立同安区总医院为抓手,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展全国首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C-DRG)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3.61%,重点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68.11%。世卫组织西太区考察团对我市医疗改革经验表示肯定。初级卫生保健国家案例专刊专题介绍厦门经验,世界银行在国际大会上介绍厦门经验。

      (三)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规划免疫有序推进,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国家要求。积极稳妥处置问题百白破疫苗和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事件波及效应。预防接种工作安全可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8%以上。

      实施《“健康厦门2030”行动规划》,顺利通过2018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湖里区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验收。海沧区代表福建省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位列全国第4名。全市已建成4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慢病示范区,是福建省唯一实现省级以上慢病示范区全覆盖的设区市。

      (四)医疗资源供给总量显著增加

      新建成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等一批重点医疗项目和3个基层卫生服务站。新审批设置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弥补我市康复、老年、护理等医疗资源不足。全市现有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8家,第三方独立血液透析中心4家,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2家。

      (五)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启动“名医工作室”项目,柔性引进专家170名。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派驻上海专家120余人。市儿童医院完成福建首例儿童跨区域空中急救转运。市中医院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弘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分别引进具有全国学术地位的医疗专家42人和52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进艾力彼“中国顶级医院100强”(第96位)。市中医院居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100强”第44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位居英国Nature出版集团发布的最新“自然指数·中国排名前100的医疗机构”排行榜第42位和第100位。

      在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评“改善住院流程”示范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评“发挥信息优势”示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获评“加强人文关怀”示范医院。

      (六)智慧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扎实推进

      优化就医流程,减少7个门诊就诊环节。实现应用居民电子健康卡完成就诊、检验检查等流程。所有公立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已实现影像共享互认调阅,并可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种方式自助结算。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成为2017年度全国唯一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最高等级测评的地市级平台。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建设试点工作,引进一批具有实力的健康大数据企业。

      (七)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全市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7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7%的村卫生所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8个专科入选艾力彼“2018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专科”,数量居全国中医医院第2位。

      (八)母婴和老龄健康服务扎实开展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稳步推广无痛分娩,成为全国第二个全面推广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项目城市。首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导航系统。全市已建设母婴设施300多家,其中纳入导航系统116家。实施健康老龄化行动,出台《厦门市2018-202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

      二、2019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设健康厦门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推动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积极稳妥完成机构改革。持续建设健康厦门,广泛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二)继续有效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总量

      加快建设重大医疗项目,建成投用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医、精神、护理类专科医疗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短缺的专科医疗机构。

      (三)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深化市校合作办医模式,积极与国内领先医疗机构对接,采用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方式举办一批新建公立医院。做实一批名医工作室,提升我市专科及专业领域医学水平。

      (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学科建设力度

      完善卫生人才政策,实施实用型紧缺人才财政专项岗位补贴,加快引进医学重点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加大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仙岳医院建设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支持市中医院建设福建省名优中医院。

      (五)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控费指标。推进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工作,协同推进城市一体化医疗集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

      (六)继续做好智慧医疗信息化惠民便民服务

      扎实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利用健康大数据研究开发便民惠民服务项目,持续推进“医保移动支付”,为居民就医需求提供便利与保障。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和大数据有关企业。

      (七)进一步提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落实《厦门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高住院患者临床路径比例,扩大日间手术病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法制建设。

      (八)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

      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全疾病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九)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通过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提升市中医院综合竞争力。建立长效补偿机制保障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补足我市中医药工作短板。

      (十)强化妇幼服务管理工作

      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促成产前诊断筛查服务的扩增供给。

      (十一)促进人口结构良性变动和长期均衡发展

      落实国家和省生育政策有关任务,落实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开展人口统计监测,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和管理。继续完善并落实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制度,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推进医养结合政策落实,落实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标识码:3502000021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660-3号 闽ICP备07057313号-2

      地址:厦门市同安路2号天鹭大厦B座邮编: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