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备注/文号:厦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工作总结
- 发布机构:厦门市人口计生委
- 公文生成日期:2014-07-08
2013年以来,我市人口计生系统立足本职、锐意进取,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新突破,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新进展,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实效,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厦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2013年,厦门全面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再次蝉联全省第一,获评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市,6个区首次全部获评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区综合奖,是全省唯一所辖区都获评全省综合奖的设区市、也是全省唯一没有辖区被列入人口计生重点管理、性别比重点治理区的设区市。全市系统行评工作在全省系统排名第一,市人口计生委在全市52家重点行评单位中排名第二,各区人口计生局在区政府部门政风行风评议均名列前5名,其中集美区、同安区均为第一名。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国第四次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中,厦门名列10个机构优秀率100%的省(区、市)之一。2013年6月26日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上,市委钟兴国副书记代表厦门市作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经验交流发言,我市的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领导重视有加强。市委、市政府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领导小组会、全市领导干部人口计生理论报告会等形式研究人口计生工作,书记、市长多次专题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亲自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刘可清市长、钟兴国副书记、国桂荣副市长与市人口计生委专题研究年度考核评估方案、重点管理镇街办法、治理“三高”的意见,采取专项督查、半年调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管秘书长基本每月专题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亲自督查工作进展。4月份,市委钟兴国副书记、市政府国桂荣副市长专门召集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责任10部门主要领导召开协调会,强调部门综合治理。钟副书记亲自到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区督查指导工作,接待计生信访对象;8月份专题到市人口计生委开展工作调研,听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针对半年调查发现的问题,为推进基层工作进展,国桂荣副市长于7月中旬到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开展工作调研。各区也纷纷召开高规格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督导力度有强化。全市各级高度重视贯彻落实省委尤权书记针对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有关“三高”问题的重要批示,市级出台重点管理镇街办法、治理“三高”的意见,6个区均出台区管重点村(居)办法以及治理“三高”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督查指导力度。为了解把握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查找薄弱环节,指导基层工作,市人口计生委深入基层开展半年工作调查,并结合省委尤权书记关于“三高”问题的重要批示落实情况、责任奖惩落实情况、常规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六项专题调研。发现基层存在问题的,市人口计生委党组邀请各区党政分管领导、区人口计生局局长到市人口计生委做客,反馈调查情况,给予基层整改建议。各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均专题听取了人口计生工作情况的汇报,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积极整改。
三、宣传倡导有声势。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市人口计生委主流媒体厦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计划生育公益动漫宣传,在《厦门日报》办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专栏。国家卫计委主办的国家级主流刊物《人口与计划生育》对市人口计生委进行主任专访、全文刊发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得到国家卫计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重视政务宣传。今年以来,编印《工作简报》39期,成为基层反映情况和领导了解指导工作的重要渠道,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市人口计生系统被各级刊物录用稿件近1000条,其中国家级刊物136篇,省级刊物360篇,市级刊物378篇。其中,海沧区帮扶计生困难群众的做法被《人民日报》给予肯定并被省委办《八闽快讯》网络舆情专报刊载;思明区《“五心”服务、情系计生家庭》被省政府办公厅《政讯专报》采用;湖里区被国家级刊物采用36篇,占全市国家级刊物采用数的1/4多。三是注重阵地宣传。充分利用生育文化园、文化街、农家文化屋、计生服务站(所)、村(居)委会和各级党校(学校)等阵地开展宣传,每个区至少创建1-2个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四是突出主题宣传。各级各部门利用母亲节、“7.11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开展“情暖新市民·幸福在厦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着力推动新型婚育文化建设。
四、依法行政有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福建省《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执行计生政策,规范行政许可处罚流程,依法对党员干部和名人富人违法生育行为进行处理,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推进阳光计生、诚信计生,做好“方便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工作,推进便民服务常态化和长效化。加强对基层的督促指导,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舆情监控,实行各区每周五常规汇报工作制度,确保无大规模进京信访、无恶性案件、无群体性上访等案件发生。2013年以来,全省10件督办联系的重点难点信访案件没有厦门市的案件。
五、打击“两非”有力度。坚持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做到“有诉必查,露头就打”、“标本兼治,从严治非”,打击“两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0月21-23日,我市代表福建省迎接国家五部委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督查。
六、信息化建设有提升。一是主动对接省级信息系统,确保我市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信息系统软、硬件进行适应性改造优化,全面推广应用省级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系统应用从市级延伸到每一个村(居),注册用户达到1790个,全面开展系统培训,报省级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全面达标。二是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试点工作。积极协调公安、卫生、民政、统计等相关部门,坚持以点带面,由浅入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工作思路,市、区、街道三级全方位推进,稳步提高部门信息共享水平。与厦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合作,开发建设厦门市公共服务部门信息系统业务协同支撑平台二期-计生服务平台,成为推动市级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首个共建部门。三是认真落实省级统计信息化工作要求,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资源优势,做好国家、省级要求开展的城镇一方独生子女夫妻婚育情况调查、生育意愿调查、历年出生统计清查等工作。四是创新信息化工作。开展综合分析系统二期建设,与电子地图结合,开展人口地理分析,为领导决策服务。开发建设入户信息采集系统,采用安卓系统,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和vpn网络,开发实时在线,功能丰富的掌上信息快速采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两套系统将在2014年上半年开发完毕并推广应用。
七、常规工作有落实。一是基层基础持续落实。加快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力度,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配齐配强村(居)计生管理员、协会小组长。加大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计生协会“四联创”活动。在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过程中坚持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加强效能督查,规范和落实村(居)两委包干、入户访视、计生例会、查环查孕、避孕节育、信息管理等常规工作。二是政风行风工作持续推进。落实“马上就办”的工作要求, 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8月份省人口计生委对我市人口计生系统进行群众满意率测评时我们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八、利导政策有拓展。一是关怀关爱计生特殊家庭。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2013年提高计生特殊家庭(含子女伤残)专项养老保障补助标准,对特殊家庭中49-59周岁和60周岁(含)以上的父母,分别给予每人每月900元和1100 元的养老补助金。对全市住房特别困难、符合新建、翻建或修缮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专项住房保障补助。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实施首次再生育补助。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还专门转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对计生特殊家庭开展18项专项扶助工作。二是严格“一票否决”把关。各区相继出台相应实施办法,强调不符合计生出生人口不计入拆迁补偿安置人口。并从建房补助、减免学费、意外伤害保险、宅基地(多一人份)、参保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计生家庭帮扶奖励。三是深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各级计生协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打造“爱之屋”生育关怀基金、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等一批具有厦门特色的生育关怀精品项目。
九、队伍能力有提升。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队伍职业化建设,通过抓基层、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进一步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提升队伍能力。组织系统领导干部集中进行打击“两非”专题业务培训以及区、镇(街)计生协会干部业务培训等。同时各级党政重视对人口计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2013年,委机关提拔1位正处级领导,直属事业单位提拔4位处、科级领导。各区也加大提拔任用力度,多名干部得到重用,全系统同志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
十、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省委群众路线督导组在厦门的三个联系点之一,我委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于8月初启动教育实践活动。两个多月来,通过个人读书学习、集中专题辅导、讨论交流思想等方式,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务求工作实现,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抓紧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结合学习贯彻“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部署,委党组成员先后带队深入全市6个区12个镇(街)42个村(居),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走访慰问计生困难户。
厦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4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