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惠民动真格 优质服务暖民心
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23-08-11 10:31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简称“厦大中山”)党委把坚持为民宗旨、落实创新举措、争取扎实成效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对群众就医和医院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剖析,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

  “改善就医体验是贯穿主题教育的主要工作。”厦大中山党委书记吴启锋介绍,该院在实践工作中,既着力于整合各方资源,优化环境调整流程,又着重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医保基金飞行检查等反馈问题的“当下改”,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更着眼于医院现有制度体系的“长久立”,不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创业干劲和动力,努力开创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邀请监督员暗访提意见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动真格

  作为老牌三甲综合医院,厦大中山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医院开展社会监督员院内诊疗全流程暗访,全面梳理医院现有医疗服务流程的各种小问题、小堵点,综合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5月提需求,6月变现实。拿药后,没有袋子装,怎么办?医院在取药窗口旁安装自助机,有需要的患者可以购买环保袋。中药买回家,不会煎,怎么办?医院上线中药代煎、邮寄到家服务。做磁共振检查时,随身贵重财物没处放,怎么办?医院保障部调研后,设置私人物品储藏柜……这些看似“小事”,每桩每件却是百姓关心的“实事”。

  同时,厦大中山采取多项举措优化就诊流程,让看病更加便捷高效:优化磁共振检查参数,提升工作效率,自5月份以来,将磁共振检查预约等候时长缩短至3个工作日左右;在门诊导诊大厅新设立报告集中打印处,方便患者报告打印;持续关注收费窗口排队情况,住院处实行弹性排班,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改善检查窗口候诊条件,改造部分老旧病房;启动院前急救站点建设,提高“生命救护网”质量,护航百姓健康。

  智慧医疗提速升级

  “日间手术”出入院

  24小时搞定

  50岁的陈女士几年前查出胆管结石,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能治疗。近日体检发现结石长大了,陈女士在厦大中山日间病房接受微创取石手术,感受了一把当天入院当天手术的舒适便捷就医体验。她由衷感叹:“没想到入院、手术、出院24小时就搞定了,这种日间手术模式真是太方便了!”

  据悉,近段时间,为了让患者就医更加便利,厦大中山启动 “日间手术”诊疗模式优化升级,通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举措,为群众就医插上便捷的“翅膀”,术前评估后,患者可以当天入院当天手术,24小时内出院。

  不仅如此,厦大中山智慧医疗还惠及群众就医方方面面:在家用手机就可预约挂号、检查报告自动推送、忘带医保卡可用电子码……该院围绕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电子健康卡多卡融合、优化流程信息惠民、分级诊疗区域协同、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五大主题,着力打造智慧医院,连续六年获评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信息化示范医院”,通过国家互联互通五级乙等测评、国家电子病历五级测评、首批国家智慧服务三级评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赢得众多患者和同行点赞。

  从“中山+8”到“中山+17” 

  医联体扩容造福更多患者

  医院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深化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以“专病专科专技专管”为抓手,通过项目带动学科建设、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医院管理、双向转诊、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助力优化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促进成员单位协同发展,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厦大中山牵头发起“中山+”城市医联体建设,并持续拓宽“朋友圈”。今年5月,厦门莲花医院莲河总院正式加盟“中山+”,厦大中山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基层医院,群众得了小病、常见病在莲花医院诊疗,莲花医院处理不了的急危重症通过绿色通道转诊中山医院,让岛外群众便捷享有优质三甲医疗服务。

  今年,成员单位从8个增至17个,包括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和3所专科医院。7月1日,医院正式为17家成员单位授牌。

  此外,厦大中山牵头与省内外16家对口帮扶(支援)医院和共建医院签约成立区域专科联盟,推动“中山”优势学科技术下沉,开通院际转诊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烦问题。

  5月11日,厦大中山田新华副院长带领专家团到福建省汀州医院缔结专科联盟,该院神经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与汀州医院相关科室签订专科联盟协议,搭建共建合作平台。中山专家团将定期到当地医院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

  跨越山海对口帮扶

  “中山人”获评全国学雷锋标兵

  拥有95年建院历史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抗击新冠疫情,还是援非援疆援藏援甘援宁,抑或是做好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全体“中山人”用智慧、大爱、奉献,一次次赢得了各方赞誉。8月2日,两位支援非洲三年的“中山人”吴朝辉和纪超回国,他们将“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使命与承诺带入广袤的非洲大地,赢得了“鹭岛白衣外交官”的美誉。吴朝辉今年获评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是全省唯一的入选个人。

  近年来,厦大中山派出的援非援藏援疆援甘援宁等医疗专家近两百名,援助时间最长达3年。其中,今年累计在省内外执行医疗帮扶任务的队员达55人。医疗专家从医院管理、学术引领、技术帮带、人员培训、医疗设备等方面给予鼎力扶持,切实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并指导学科建设和顶层设计,为当地群众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

  吴朝辉等人的事迹深刻诠释了“博爱中山 精诚至善”的精神品质,鼓舞更多“中山人”爱岗敬业、奋勇拼搏。医院党委注重医院文化建设,牵头挖掘医院建院95周年的厚重历史,组织了一台震撼人心的文艺汇演,制作了一部形象宣传片、一首院歌,目前正在编撰医院首部院史书籍,以文化人,以文铸院,进一步提振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打好“海峡”“中山”两张牌 

  加强两岸医学交流合作

  作为厦门龙头医院之一,厦大中山持续用好用活“海峡”医学学术交流品牌和“中山”医学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两岸医学交流合作,增强台湾医学同仁对于“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的认同,以不断扩大的两岸医学学术交流合作,促进医院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5月下旬,医院主办第八届海峡两岸脑血管病暨神经病学研讨班,推广“患者不动医生动”的急性脑血管病救治模式,保障群众的“头等”健康大事。在诊治神经系统疑难病和罕见病方面,厦大中山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台湾患者更是“跨越海峡”来厦看病。

  6月中旬,医院承办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此论坛2007年创立于厦门,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医学同仁共同发起,砥砺深耕十数载,海峡两岸消化论坛已成为两岸消化医学交流的品牌学术活动,影响日益深远。

  7月上旬,举办第十一届中山医学联席会。2008年厦大中山联合海峡两岸和澳门共13家以“中山”命名的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在厦签署协议,成立中山医学联席会,目前成员单位已增至20家。

  7月中旬,承办全膝关节置换国际参访班,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墨西哥、智利、秘鲁及多米尼加等“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的18位骨科专家学者共赴鹭岛,展开学术交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